徐伟,现任封丘县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到法院工作15年,在基层法庭干了8年,研究室干了7年。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有的却是默默的付出和奉献。人一辈子能有几个十五年啊,他将人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韶光岁月奉献在了这平凡、琐碎、繁杂甚至是枯燥的工作岗位上,以全身心的投入和自己的真情与汗水,诠释着人民法官的深刻内涵……
没有踏上赴京上访之路的当事人
1994年10月,通过全省法院增编补员考试,他由封丘县城关镇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成为了封丘县人民法院鲁岗法庭的一名书记员。在这个距县城二十多里地的基层法庭,一干就是八年,历任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副庭长。鲁岗法庭下辖5个乡镇,是全县辖区面积最大的法庭。到法庭之初,老庭长就对他说:“法庭的条件艰苦,工作不好做;法庭的法官难当,要做一名优秀的书记员,更难!一切你都要从头做起。”于是,他就从一个优秀书记员必备的素质入手,练听写、练速记、练综合归纳……为过好庭审记录这一关,做到提前熟悉案卷材料、提前与承办法官沟通、密切与审判长配合。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环节,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庭审上,尽管双方当事人唇枪舌剑、互不想让,而他则作到了沉着应对、下笔迅速,如行云流水,不仅记得快、记得好,而且客观公正,给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都当场称赞书记员的素质过硬。
在被任命为审判员之后审理的案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起案子: 1996年,封丘县潘店乡还不到40岁的常某,在一个八人合伙的窑厂上打工。一天,当他正在切坯机上干活,往切坯机里搂土时,一条左腿不慎掉进了切坯机的入泥口里,造成左大腿从根部呈粉碎性断离伤,构成一级伤残。当时,常某上有76岁的老母,下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5岁,一个2岁,生活十分困难。加上窑厂合伙人之间相互推委责任,常某未能及时得到赔偿。当常某外地的妻子用平车将他拉到法庭时,他们情绪异常激动,将随身携带已经写好并复印了十几份的上访材料往桌子上一摔,并声称: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上北京,到最高法院去告状! 当时,距离97年春节只剩一个多月时间了。考虑到此案涉及被告人数较多,法律关系复杂,考虑到原告家庭的困境,在原告未交纳一分钱的情况下,他很快为其办妥了诉讼费缓交等一切立案手续,并多次骑自行车深入到距法庭30多里以外的案发窑厂调查取证,做被告人的思想工作。在查清案件基本事实的情况下,果断采取先予执行措施,终于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为原告执行来7000元钱,使原告一家顺利度过了春节。案件审结后,双方当事人情绪稳定,常某也打消了赴北京上访的念头,使这起极具赴京上访苗头和倾向的案件得以平息。
在鲁岗法庭工作的八年中,经他手承办的近400起案件,无一发还重审或重大改判,没有发生一起因案件处理不当,引起当事人上访、造成矛盾激化等不良社会影响,连年被评为“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要干,就要干好
2003年7月,法院进行人事调整。院领导找他谈话,想让他到研究室主持工作。当时找他谈话的领导对他说:“研究室的工作,一般人不愿意干,但是,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敬业精神,一般人也干不好!你慎重考虑考虑。”当时,他的答复就是“只要是领导决定了的事情,他就干,而且干,就要干好!”从此,他就与法院的信息、文秘、宣传等这些让常人看起来枯燥乏味、劳心费神的文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法院研究室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部门,各种文字材料都集中在这里。新闻宣传、文秘信息、调研案例、综合材料等等,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同时,他还兼任院审委会会务及记录。为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把工作做好,一方面,他在职参加了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升本”的学习,通过三年苦读,不仅取得了本科文凭,还被授予北大法学学士学位,并作为优秀学员代表专程到北京大学参加了最高法院和北大联合举行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另一方面,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建立健全信息、宣传、调研网络体系和研究室的硬件建设上来。依靠自己的辛勤工作和努力,赢得了院党组对研究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积极协助院党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调研宣传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信息宣传调研工作网络体系,把这几项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管理轨道。院党组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为研究室配备了微机、装上了宽带、购买了数码相机、传真机、打印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尽管到研究室工作以前,对电脑他连摸也没有摸过,但他硬是靠自己的一股韧劲,不断摸索、实践,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一天培训班也没进过,就很快掌握了电脑的操作使用,实现了信息宣传调研工作的现代化传输。
爬格子的活是个苦差事,光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还不行,还必须具备“三种能力”,即信息线索的捕捉能力、信息材料的综合能力及信息亮点的提升能力。同时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手勤、腿勤、眼勤、脑勤。在日常工作中,他十分注重留意搜集保存上级法院、各级党委政府等单位的文件材料和各种媒体上的好稿件、好文章,经常逐字阅读揣摩,分析其布局谋篇和文章亮点;积极对各种文体进行尝试,大到全院的工作总结报告,小到个案的审理或执行,尽快通过实践提高自己驾驭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到研究室工作后,他写的各种文字材料和草稿塞满了整个文件柜和抽屉,以致于几次都将办公桌的抽屉压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他很快适应了工作需要,撰写的信息、宣传稿件在上级法院和各级新闻媒体上有了较高的“命中率”。 他采写的《封丘法院抓调研,促审判,初见成效》、《把特困职工冷暖挂心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一年引进资金175万元》等信息、稿件多次被中国法院网、河南法院网及上级法院采用转发。2003年9月,封丘县境内黄河发生重大险情,全院干警积极投身于防汛抢险之中,他一边随抽调干警参与值班抢险,一边搜集整理上报有关信息,其中《抗洪抢险,力保黄河安澜》,县委、市中院均予以转发,并在第一时间被《河南法制报》采用;2004年1月,封丘法院执结一起拖欠8年民工工资案,当事人特意送来了锦旗。他以特有的他敏锐捕捉到这一有价值的信息后,立即找承办人借来案卷,并将当事人请到办公室,详细了解案情和具体细节。当日下午就写成了《封丘法院强制执行兑现八年欠薪》的信息上报,并向《河南法院网》、《中国法院网》投稿,结果两家网站迅速采用,第二天的《人民法院报》也在头版显着位置予以刊发;他撰写的《封丘法院悉心指导民调促稳定》分别被《中国法院网》和省高院采用转发;《报假警侵吞公款,两少年被判徒刑》、《见义勇为引发诉讼案》等稿件分别被《法制日报》、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中原焦点等主流媒体采用播发;《盘点2003,封丘法院呈现十大亮点》、《走进封丘法院》、《封丘法院以人为本,争创一流》等文章均在《新乡日报》一版显着位置刊发,从而,有力宣传了法院工作,提升了封丘法院的形象。
虽然失去了很多,但是他没有遗憾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到研究室工作的几年来,他感觉法院他文字材料特别多,而且要得也急,有时几件事要在同一时间内办妥,因此,只有加班加点、殚精竭虑才能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在法院研究室、办公室、政治处等材料任务没有明确分工的情况下,只要院领导安排、其他部门的同志说一声,他从不推辞而且完成准时,质量过硬。每逢这种时候,同志们都会看到他又熬红了双眼,人也明显的瘦了一圈。几年来自己到底加过多少班、写过多少材料、发过多少稿件,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此,他的确也失去了很多,特别是作为儿子、父亲和丈夫,他与自身所扮演角色的义务和责任相差甚远。妻子、孩子有时也“埋怨”他天天都在加班,上下班没有时间界限,在单位写、来到家写,节假日还写,顾不上照顾家庭和孩子。2001年,他母亲感觉左侧肢体酸软无力,但考虑到他平时工作忙,一直都没对他说,只是自己到村卫生所去拿点药吃吃。二十多天后,患上了脑梗塞,等他从几十里外的法庭赶到医院时,是他的姐姐骑三轮车将母亲送到了县医院。然而,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她老人家的左手丧失了功能,左腿落下了残疾。他好后悔啊,他发誓以后要多抽出点时间,多照顾照顾自己的母亲。但是,他的诺言没有兑现,侍侯他母亲最多的,还是他的姐姐和他年迈的父亲。2004年,他妻子患病在家输液,正巧《河南日报》的记者要来法院采访。院领导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在与记者同志策划好采访方案后,特批准他回去照顾妻子。到下午五点多,因采访的同志未带手提电脑,院里其他科室又没有电脑,为了及时把拍摄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传到报社,院领导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到单位来一趟,接过电话后,他二话没说便骑车去了单位。等他处理完稿子赶到家中,看到床单上因妻子自己拔针留下的血迹,内心感到十分愧疚。他家距离黄河浮桥只有二三十里地远,他早就答应要带孩子去浮桥看看黄河,可一晃几年过去了,这个承诺一直没能兑现,孩子每每想起这件事情,就说他说话不算数。2005年11月,他母亲被确诊为肺癌,先后在县医院、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住院治疗。他也深知,他母亲所剩的时间不多了,他多想抽时间多陪陪她老人家啊!然而,当时正值年底法院宣传、调研工作考评的关键时刻,在郑州两次住院期间,他仍挤时间专程赶回院里安排工作。2007年4月9日,是他母亲刚刚去世2个多月后父亲的第一个生日。以往父亲过生日,不管再忙,他都要买个蛋糕,带上孩子到家看看。但这一天,恰逢院里举行理论考试。申明大义的父亲知道他这一段工作特别忙,提前几天就对他说:“今年生日你就别回家了,我准备出来转转散散心,不在家。”就这样,为了不耽误考试和工作,他竟让父亲一人在家度过了他69岁生日。
由于长期伏案从事文字工作,他本人也患他了文字人常有的职业病,视力模糊下降、颈椎病、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等等。尽管他失去了很多,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但每当看到他们的信息、宣传文章被上级法院或者新闻媒体采用发表、法院的工作得到宣传,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正如别人所说,他们在为别人“做嫁衣”时,收获的不仅仅是别人,同时还有他们自己。也有人说,作为一名法官,不坐在审判席上坐堂问案,少了一份英气和威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同学、朋友见面也总说:“你不办案,别人也不求你,他们找你办事,也帮不上忙,对此,你后悔吗?”他总是笑着对他们说:“如果大家都去办案,那么这些服务审判的其他工作谁去做呢?”尽管他不办案,但他是在用笔铸就一柄维护法律权威、彰显司法公正的正义之剑,对此,他没有遗憾!
有耕耘,就有收获。这几年,封丘法院的信息工作、新闻宣传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网络宣传、新闻宣传双双跨入全省法院先进行列。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省市法院新闻宣传、公文处理、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并被新乡中院荣记个人三等功,被封丘县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多项光荣称号。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挥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不断用手中的笔去展现法院的光辉形象,记录法官们的闪光足迹,努力谱写人民法院、人民法官“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新篇章!